Wednesday, March 17, 2010

党意与民意

張慶祿‧黨意與民意


2010-03-16 19:35


馬華重選舉行在即,2300多名中央代表手中的一票,各派系皆虎視眈眈。


這是一個講道理的年代――不管裡頭利益如何盤根錯節,至少要說出一個理由,才能名正言順地打著旗幟拉票。所以,各派系都必須搬出大道理。有的說,馬華要由有誠信者領航;有的說,馬華不能讓有污點者掌權;還有人:需要一個可以團結馬華的總會長。


他們關注的是黨務事,談的是黨意,我關注的是華社想要怎樣的馬華,說的是民意。有時,黨意與民意是不一致的。黨員可以因為各種原因,包括派系及個人利益,選出符合他們及黨內利益的領導層,但這個結果卻未必符合民意。


一個左右逢源,妥善分配利益,成功團結馬華的領導層,是能得到黨內各山頭的支持,絕對符合黨意,然而,對華社而言,重要的是馬華在政府內是否能發揮作用,確保良好施政,而不是領導層是否成功安撫與整合各山頭人馬。


換言之,華社更關心的是,馬華是否在華社與全民的課題上交出成績,而這與馬華團結與否並沒有完全的必然關係。馬華能團結一致,全力保障華社與人民權益,固然更好,但一個符合各派系利益,團結的馬華並不必然就對華社有利。


事實勝於雄辯。馬華前總會長敦林良實領導馬華多年,在他任期內有很長一段時間,馬華歌舞昇平,不過這期間,華社的權益卻沒有獲得足夠保障。黃陳時代,AB隊剛結束惡鬥,黃家定被譽為成功整合馬華的總會長,在他領導下,再也沒有AB隊的分野,馬華重新團結一致,但華社還是沒有因此而享受到更多的甜頭。308大選,馬華蒙受重挫,華社用選票傳達了訊息:要一個積極為華社與人民爭取權益的馬華。這例子說明,黨意獲得滿足,並不代表民意受到落實,而黨的利益更不等同於華社利益。


今天,如果馬華黨員的考量與目光仍局限於黨內利益與人事佈局,而不顧及華社的意願與需要,黨意與民意的分歧將進一步惡化。這會帶來嚴重後果,國大黨就是實例。黨主席三美威魯掌權多年,團結黨員有功,他在黨內贏盡歡呼,但在印裔社會卻招來罵聲。這種黨意與民意背道而馳的現象,導致國大黨在民間的支持率江河日下,有泡沫化之虞。


以此為鑑,在328重選投票之前,馬華黨員應該問自己:華社到底想要一個怎樣的馬華?在有了國大黨前車之鑑後,假如馬華黨員還是忽視龐大民意,那麼馬華黨員就抱在一起等著“沉船”吧!

星洲日報/六日譚‧作者:張慶祿‧新聞工作者‧2010.03.16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